发布时间:2025-10-15 18:15:19    次浏览
石油,作为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能源,一直是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的东海,在被揭示隐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后,一直都被石油资源匮乏的日本觊觎。率先为此积极奔走的,是当时日本九大综合商社之一的日商岩井株式会社,而他背后的操控者就是——三和财团。在进入正题前请允许行知酱吐个槽。加上今天这个三和财团,六个财团中已经有三个财团名字带“三”了......暂且不论为何日本财团这么喜欢三这个数字,对我们的直接影响就是记起来非~常容易记错!行知酱在打这三个财团名字时,经常一不留神就打错了。失手把三菱旗下的名企“写给”了三井、三和财团一类的事情,也做过很多次了,幸好最后都有校对改过来。不过,职得君的校对技能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的长进......像这样因为一些困难而获得进步,对人来讲是一个很好地体验,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那就是九死一生的境地了。所谓“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企业经营战略方向如果不对,轻则错过站在风口浪尖的机会,重则破产倒闭,一点也不好玩。我们今天的主角三和财团,就经历过这样的处境。更悲惨的是,他还经历过——三次。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三和财团的传奇故事吧~三和财团和芙蓉财团一样,成立历史都很短(1967年),财团核心也是以银行作为支柱(三和银行),旗下企业也不少,财团经理会“三水会(老套路,每月第三个周三聚会,“水曜日”是日语周三叫法)”成员企业41家,是三和的核心企业,持股率超过10%的三和财团的联带公司共达136家。乍一看,几乎是和芙蓉财团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然而三和财团的发展可是曲折多了,就像我们前文所讲,它遇到过“三次危机”。 △三和银行第一个危机,还是要从三和银行讲起。三和银行是在1933年,由以大阪为根据地的三家银行合并而成。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它的历史和其他财团核心银行相比,确实有点短。非但如此,作为一个银行,它的贸易对象也很“非主流”——以纤维为主的轻工业。结合一下当时时间,你可能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了。1933年,距离二战爆发没几年了,那时候日本倾尽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各大财团银行都看到了苗头向这个方向拓展业务,可三和银行还在和一些轻工业的贷款业务打交道,日本掘地三尺也给你找不到贷款对象啊! 于是,“非主流”的三和银行就付出了代价,二战末期跌落到五大银行的末位。不过还好三和财团领导人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立刻调整了自己的业务,开始向重化学工业中心转换,向以大阪为据点的机械、铁钢制造所提供贷款。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战后财伐散体之际,三和银行以及三和银行系的企业因为业务重心在轻工业,没有受到其他集团那样的影响。并且,随着纤维产业的复兴,三和银行再次复活。许多纺织行业都处于三和银行的贷款业务下,这时三和银行可谓是风光无比。然而噩梦终于还是到来了,1953年、1954年的通货紧缩席卷日本,三和银行大把大把的贷款根本收不回来,使其受到了成吨的打击,以至于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向以求生存。这就是三和财团的“第一次危机”。接下来,三和银行从单纯的贷款业务转变为企业集团,50年代建立了以丸善石油公司为中心的石油化学联合企业,然而由于昭和30年的经营不善发生亏损,三和财团迎来了“第二次危机”,为了扭转经营状况,关西电力公司原副经理森寿五郎作为财界代表被派到丸善石油任经理,在此之后,三和银行的副总经理宫森继续继任,才使得丸善石油公司走上正轨。 △丸善石油化学公司1967年,三水会成立,正式组建起三和财团。然而好景不长,1973年的石油危机席卷全世界,三和财团也受到了波及。然而这次“受伤”的——还是丸善石油。 其实它本身与国际石油资本毫无关联,各自相安无事,但由于这次危机,被迫买了高价石油,陷入了经济不振的窘境。到1980年,丸善石油经累积赤字近1000亿日圆,债务繁重,几乎无力支撑,就这么引发了三和财团的“第三次危机”。 三和财团高层面对这个“猪队友”,估计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也懒得再出新招,直接用老办法——派遣社长、人员调整。慢慢点也就勉强度过了这次危机。这三次危机虽然最后都有惊无险,但是三和财团也被迫走上了彻底的重化学工业化路线。不过也没办法,毕竟是大势所趋,三和也不得不妥协了。如此我们就说完了三和财团的三次危机,然而它有趣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三和财团的外号——“杂居集团”。说起杂居,行知酱第一个想起的是我国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然而这里的杂居,和我们平时的理解还有点不一样,虽然三和财团基本以关西为据点,但旗下企业的历史派系零散,甚至像宇部兴产、阪急电铁,大林组这些集团,几乎就是东拼西凑的产物,因而被叫成“杂居集团”也不为过了。 另外,三和财团内部也非常松散,企业集团间的结合程度也较差,这一点甚至不如芙蓉财团。之前我们讲过芙蓉财团的团结度本就不高,三和财团竟然还低,职得君都怀疑它究竟可不可以被称作“财团”了......除了组织上的问题,三和财团在经营实力上还有一个重大欠缺——综合商社的力量薄弱。每个财团的综合商社都是核心企业,实力都比较强,而三和财团的核心商社——日商岩井却没有那么强。原因也很简单,它不是三和财团“亲生的”。原本日商岩井是第一劝业银行旗下的商社,三和银行为其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才并入三和财团。说白了,就是“挖墙脚”。但是被挖过来的日商岩井的股东依旧是第一劝业银行,对于这一情况,三和财团也很无奈。所以它致力于日商岩井与日棉实业的合并,想设立本集团的核心商社,最终仍是以失败告终。 到此为止,六大财团的那点事儿我们也就讲完了。每个财团看似发迹史各不相同,但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质,让他们最终站在日本经济的巅峰呢?下一期,让我们找寻一些规律性的特质,探索六大财团成功的“秘诀”~——————————————————————申请日本G30留学可详细咨询【行知学园】http://www.coach-g30.com/微博@行知学园日本微信@行知学园